游客发表
对塑料垃圾的处理实行计量收费制。
砷可导致皮肤病变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疾病,甚至诱发癌症。砷还是一种能影响儿童智商的神经毒素。
波德戈尔斯基告诉记者,在过去的12年里,他和伯格收集了67个国家、超过20万口水井的近80种研究数据,结合一种名为随机森林的机器学习技术进行预测和计算,绘制出风险地图。对长期暴露于无机砷的人体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发现,即便饮用水砷浓度符合WHO规定的安全标准10微克/升,也可能无法保障胎儿和婴幼儿健康发育。美国媒体称,学术界已确定了地下水遭到砷污染较为严重的许多国家,包括美国、墨西哥、阿根廷、孟加拉、越南等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官网发布的资料称,无机砷是危害全球公众健康的十大化学物质之一。波德戈尔斯基认可郑焰的评论。
砷是地壳的一种天然成分,其无机形式有剧毒。记者指出,美国可能有100多万农村人口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取用被砷污染的井水。加大耕地保护力度,将符合条件的划为永久基本农田。
据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计划涉及7个县(市、区)和19个市级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。对产出的农产品污染物含量超标,需要实施修复的耕地,土壤污染责任人要制定修复方案并实施。对工作推动不力、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县(市、区),采取预警提示、限期整改、区域限批、行政约谈等措施,严肃追究责任。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机制,统筹各级、各类财政资金,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。
加强农用地、污染地块、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,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,强化对重点企业、重点区域、重点污染物的执法监管,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。继续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,2020年,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用标285个,省级森林食品基地4个。
实施计划指出,2020年全市将完成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建设、严格落实规划标准政策、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、加强建设用地准入管理、加强未污染土地保护、实施污染源综合整治、推进土壤污染风险防控、强力推进土壤污染修复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攻关等涵盖9个大类的36条具体工作措施。6月1日,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,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,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,内江市从9个大类36条具体工作,明确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任务。在推进过程中,内江市将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,健全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社会监督、公众参与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机制,确保土壤污染防治任务、措施落地。实施计划明确,根据《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》要求,2020年底前,内江市将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,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控
臭氧超标时段一般集中在夏日午后柏仇勇说,臭氧在大气平流层中是保护地球的好东西,近地面高浓度臭氧才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坏东西。臭氧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柏仇勇介绍,我国臭氧标准已提前与国际接轨,我国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臭氧二级标准限值为160微克/立方米,与世卫组织标准限值一致,与美国0.07ppm(约150微克/立方米)较为接近。夏季臭氧污染,已成为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拦路虎与秋冬季PM2.5污染成为挡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。通常情况下,臭氧超标时段一般集中在午后气温较高、阳光较强的时段,在此期间只要大家尽量减少外出及室外活动,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可防可控。
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、汾渭平原既是PM2.5的污染较重区域,也是臭氧浓度较高区域。据悉,我国臭氧污染在空间分布上与PM2.5较为一致,分析其原因主要是,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既是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的前体物,也是PM2.5中二次组分的主要前体物。
6月2日,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表示,据研究,臭氧平均浓度超过160微克/立方米,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,大家不要谈氧色变。数据显示,2019年,全国337城市O3平均浓度为148微克/立方米,全国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.8%,仅次于占比45%的PM2.5。
近年来,我国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,浓度逐年上升。臭氧污染比PM2.5污染更隐蔽,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。同时,大气中PM2.5浓度显著下降时,会导致光辐射增强,有利于臭氧生成,监测结果表明,PM2.5和臭氧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反相关性。一到夏季,臭氧问题又显现出来。其中,京津冀及周边2+26城市、汾渭平原6-7月为臭氧污染最重月份,长三角地区6-9月为污染最重月份,珠三角9-11月为污染最重月份。目前,臭氧已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
全国平均降水量645.5毫米,比常年偏多2.5%。公报重点介绍了2019年大气、淡水、海洋、土地、自然生态、声环境、辐射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、基础设施与能源状况。
全国未发生大范围流域性暴雨洪涝灾害,总体上比常年偏轻。六五环境日前夕,生态环境部发布《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和《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。
PM10年平均浓度为63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.6%。土地方面,截至2019年底,全国耕地按质量平均等级为4.76等。
其中,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6.32亿亩,占耕地总面积的31.24%;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.47亿亩,占耕地总面积的46.81%;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.44亿亩,占耕地总面积的21.95%。大气环境方面, 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.0%;PM2.5年平均浓度为36微克/立方米,同比持平。公报显示,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,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进一步巩固,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好,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,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,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。经初步核算,2019年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8年降低4.1%,完成年度预期目标。
淡水环境方面,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.9%,同比上升3.9个百分点;劣Ⅴ类断面比例为3.4%,同比下降3.3个百分点。海洋环境方面,海水质量状况持续改善,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本稳定,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有所提升,海洋功能区环境满足使用要求。
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方面, 2019年,全国平均气温10.34摄氏度,比常年偏高0.79摄氏度PM10年平均浓度为63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.6%。
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方面, 2019年,全国平均气温10.34摄氏度,比常年偏高0.79摄氏度。经初步核算,2019年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8年降低4.1%,完成年度预期目标。
公报显示,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,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进一步巩固,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好,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,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,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。全国平均降水量645.5毫米,比常年偏多2.5%。土地方面,截至2019年底,全国耕地按质量平均等级为4.76等。海洋环境方面,海水质量状况持续改善,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本稳定,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有所提升,海洋功能区环境满足使用要求。
大气环境方面, 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.0%;PM2.5年平均浓度为36微克/立方米,同比持平。其中,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6.32亿亩,占耕地总面积的31.24%;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9.47亿亩,占耕地总面积的46.81%;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4.44亿亩,占耕地总面积的21.95%。
六五环境日前夕,生态环境部发布《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和《2019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。全国未发生大范围流域性暴雨洪涝灾害,总体上比常年偏轻。
公报重点介绍了2019年大气、淡水、海洋、土地、自然生态、声环境、辐射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、基础设施与能源状况。淡水环境方面,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.9%,同比上升3.9个百分点;劣Ⅴ类断面比例为3.4%,同比下降3.3个百分点
相关内容
随机阅读
热门排行
友情链接
友情链接